党风廉政

  • 2023-10-25

    长征路上的无名军需处长——管被装的却被冻死

    1935年6月,红军克服千难万险翻越夹金山时,一名瘦弱的老红军紧紧裹着单薄破旧的军衣,倚靠一棵枯树坐着,身上落满了雪,失去了生命。一名指挥员发现这名老红军,吼道:“快把军需处长给我找来,他是干什么吃的?为什么这个兵没领到御寒衣,我要罢军需处长的官,他不配任这么重要的职务!”四周无人回应,也无人走开。警卫员俯在指挥员耳畔悄声说:“首长,这位冻僵的,就是军需处长……整个队伍缺的,只有他那一套棉服……”身经...
  • 2023-10-25

    毛泽民——“红色大管家”,不乱花一个铜板

    毛泽民是红色财经的奠基人,1931年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银行行长。毛泽民长期执掌财政大权,始终廉洁奉公,一尘不染,他常说:“不能乱花一个铜板,领导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。我们是为工农管钱,为红军理财的,一定要勤俭节约!”他从不搞特殊,就连他的兄长、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前来视察时,他也绝对不用公费招待,有时仅是一杯白开水而已。有一次,方志敏的胞弟、中共黎川中心县委书记方志纯,招待省委检查...
  • 2023-10-25

    方志敏——严以用权,“不通人情”

    方志敏读书期间学费没有着落,是靠亲戚和乡邻借贷交付的。其投身革命后,家被烧被劫十余次,亲戚时有周济。他在家乡从事革命运动,亲友们见他当了官,有了权,就向他要钱。他对亲友们说:“我管的钱是有数百万,但都是公家的钱,一个铜板都动不得。”大革命时期,方志敏担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要职,直接掌管全省农运经费,可从来不滥用一毫一厘。闽浙赣苏区建立后,方志敏担任苏维埃主席,身居高位,经手处理的钱达几百万。...
  • 2023-10-25

    杨匏安——居高位两袖清风,处逆境贫贱不移

    杨匏安,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,与李大钊并称“南杨北李”,曾任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,也当过国民党中央组织代部长。大革命时期,杨匏安每月领取国民党300块大洋薪俸,他将其大部分上交作为中共活动经费。大革命时期,找他办事的人很多,他给家人规定:不准收取任何人包括亲朋好友的钱财、礼物。1931年7月,杨匏安因叛徒的出卖第四次被捕入狱。九块钱、一副眼镜,这是国民党当局从他身上搜到的...
  • 2023-10-23

    杨善洲——没给家人留任何财产,却给国家留...

    杨善洲,曾先后担任云南省施甸县委书记、保山地委书记等职。1988年,退休后的杨善洲主动放弃了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,带着16名职工,雇了18匹马,驮着被褥、锅碗瓢盆、砍刀阙头上了大亮山,一干就是22年。在扎根大亮山的22年里,杨善洲每月仅领取70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补助,即使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而增加对他的补贴之后,也没有超过100元。而在植树造林的22年里,杨善洲为大亮山周边的4个行政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,为6个行政村...
  • 2023-10-23

    张富清——前人不搭“捷径”,后人莫求“沾光”

    张富清于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他九死一生,先后荣立“一等功”三次、“二等功”一次,被西北野战军记“特等功”,两次获得“战斗英雄”荣誉称号。1955年,张富清退役转业,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。他尘封功绩60多年,从未对身边人说起过赫赫战功,更不以此为资本向组织提要求、要待遇,直到2018年年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,他的事迹才被发现。多年来,张富清一直保持朴实纯粹的作风,不给组织添麻烦,...
最近更新